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典型经验摘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5-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将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以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平。二是以学校现代化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依据教育部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以中东部地区建设标准为参照,结合安徽实际,编制新一轮中小学建设标准,提升办学条件。三是以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四是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历史跨越

    江西省教育

    近年来,在基本均衡督导评估机制的推动下,全国县域义务教育逐步实现了从“普及巩固”向“基本均衡”的战略转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区域、校际办学水平差异不断缩小,教育公平有力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立足新起点、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历史跨越,是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后面临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第一,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是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核心目标是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加公平、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核心目标,按照“创新理念、改革探路、以点带面、纵深展开”的思路,实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有效激励和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在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资源配置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治理机制,充分释放教育改革红利,不断优化义务教育供给结构,加快构建均等化、优质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第二,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是全面推动义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力抓手。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充分发挥督导评估效用,构建起内涵式发展模式和质量内外控制机制,是当前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必将引导和推动各地围绕“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目标,按照硬软件“相互匹配、同步提升”要求,切实提高制度设计、经费投放以及资源配置的精准性,全面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从外延均衡向内涵均衡深化。

    第三,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是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重要保证。围绕“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目标,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将当前义务教育存在的重点校、重点班、违规择校等问题,以及社会认可度调查结果作为一票否决指标,以此督促各地党委政府拿出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好困扰教育公平、长期受社会质疑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梯次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

    陕西省教育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是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要求、新部署。陕西将以此为契机,积极部署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工作,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整体水平。

    着力夯实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根基。大力发展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陕西省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县—陕西省教育强县等三个层次梯次推进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2013—2016年,全省107个县区累计投入451.3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其中70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校际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陕西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头延伸,开展了“双高双普”县(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义务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助推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拉升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和教育强县创建工作,72个县区实现“双高双普”目标,29个县被命名为教育强县,全省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为实施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切实推进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普及义务教育,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均衡工作促进了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解决的是教育公平问题;优质均衡工作注重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让更多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解决的是提供优质教育问题。与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相比,国家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聚焦教育质量、关注薄弱环节、回应社会关切,点准了义务教育发展的“穴位”,抓住了关键,而且运用大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评估,是一个全面、严谨、科学的评估办法,也是对义务教育发展的更高标准和要求。

    陕西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全省仍有三分之一的县区未达到基本均衡标准,应该说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的任务很艰巨。今明两年,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省、市、县三级联动攻坚基本均衡发展工作,确保全省2018年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目标。2019—2020年,除完成全省所有县区实现“双高双普”目标的同时,积极开展县域优质均衡发展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进此项工作积累经验。

    “大城市带大农村”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成都市人民政府

    成都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中心城区、近郊和远郊三个圈层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多年来,成都市坚持“全域成都”理念,以资源配置为核心,以督导评估为抓手,形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引领、政府托底、圈层融合、强化师资、督导监测”的成都模式。2013年,成都市所有区市县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率先在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西部地区整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成都市部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步早,经验丰富,从2008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工作,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相继建立并完善了动态监测机制、结果反馈机制、报告发布机制、责任监督机制。监测体系囊括了国家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核心指标,并结合本地实际有所增加,从经费投入、硬件设施、教师队伍、管理和质量等多方面,动态测量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差距,以及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监测及时发现薄弱学校、薄弱环节。监测结果向市委市政府、区县政府反馈,一方面服务市委市政府重大教育决策,另一方面督促区县政府和学校整改,直接带来新增教育投入40亿元,实施了成都市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监测结果每年还要以报告形式出版发行并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监测结果还成为市、县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建立约谈问责机制,依据监测结果及整改情况对有关区县政府和部门给予问责。

    通过持续开展科学监测和精准督导,有效推进了全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校际差距不断缩小,各区县小学、初中8项指标差异系数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33和0.39,多数监测指标农村学校优于城镇学校。优质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中心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占比达到78.5%。就近入学进入新常态。全市义务教育“非正常跨区域入学”比例连续5年下降,2016年降到2.8%。成都市基础教育公众满意度2014年、2015年连续位居所有公共服务行业第一名。

    成都市将认真学习落实《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提高认识,科学谋划,部署实施,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成都“学有良教、品质卓越”进程,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